子午工程荣获2024年度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 设施运行评比一等奖
10月17至18日,中国科学院2024年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运行年会在成都召开。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子午工程总指挥王赤院士在会上作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子午工程)2024年度运行工作报告。经与会专家评选,子午工程荣获一等奖,于与会24个参评装置中名列第4名。这也是子午工程近十年在院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运行评估中的最佳成绩。
评议年度内,子午工程高效稳定运行,超额完成年度机时计划,故障率进一步降低,达到近五年最优水平,且优于国际同类设施。用户群体稳步增长,共享程度大幅提升。子午工程前瞻布局,组织科技委、用户委及领域专家多次研讨,集思广益,聚焦“来自太阳和地球的能量如何影响地球空间环境”重大科学问题,确定“传输过程—区域特征—圈层耦合—预报保障”重点任务主线;有力支撑了国家重点研发、基金委重点项目等重大在研任务,在亚洲扇区地域跨度10000 km电离层对流特征等方面取得多项原创进展;主动作为策划并落实了装备支撑项目、B类先导专项等重大项目。
评议年度内,子午工程在Nat. Astro.、ACP、JGR、GRL、SW等学科权威期刊发表论文81篇,SCI收录63篇,SCI增幅近50%,为空间站等重大航天活动提供19次自主空间环境保障。代表性的亮点成果包括:刻画电离层不规则体的精细结构特征和广域传播规律,进一步夯实南海地区电离层建模和短波通讯保障服务;首次观测到地球大气中高达6阶的太阳潮汐谐波,提出火山爆发过程中海-气相互作用引发中高层大气广域、长距传播波动的新机制,对岩石圈-海洋-大气相互耦合机制的研究和建模带来创新性贡献;自主构建cDst指数,满足空间天气预警和保障服务的指数需求,实现了国际Dst指数的核心替代,有效提升了地磁暴预报的准确性。
评议年度内,子午工程运行或建设成果获得了院网信工作十大进展、山东省科技二等奖、央视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十大天文进展、十大国际天线进展、科学院和四川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多项荣誉。子午工程运行成果入选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刊EOS的亮点,并被给予专文报道推介。在工程实践中,子午工程不仅吸引顶尖科学家团队使用设施,还大力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多人入选杰青、万人领军等国家人才计划。
2025年,我们将迎来子午工程二期的正式运行,这不仅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新的起点。子午工程将以更加崭新的面貌,更加强大的科技实力,在抢占空间科学制高点中彰显国之重器的重要力量,更将为全球空间科学领域的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图1 王赤作子午工程运行工作报告
图2 会议现场